6月2日 瞭解第二集
麥耀光

箴言十1-5

1 所羅門的箴言:智慧之子使父親喜樂;愚昧之子使母親擔憂。

2不義之財毫無益處;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。

3耶和華不使義人捱餓;惡人所欲的,耶和華必拒絕。

4手懶的,必致窮乏;手勤的,卻要富足。

5夏天儲存的,是智慧之子;收割時沉睡的,是蒙羞之子。

現代讀者如何欣賞箴言這智慧瑰寶呢?或許不同的讀者從箴言中看出各式各樣的寶石,和不同的排列方式。在我們參考《箴言》註釋書時,發現學者們對《箴言》的段落和主題有不同的詮釋。昨天介紹過《箴言》的第二集有13章 (十章至廿二章),共375節(或句)箴言。有學者按經文的詩歌體裁來分段,以5節為一單元,故分為75個單元,並以十六2-6為中心單元;另外,有學者則認為箴言有不同長度的組合,有些只有兩句,而較長的卻有四或五句箴言組成一組;也有學者從整個選集歸納出七大主題段落,就是 (1) 義人與惡人 (十1至十一31)、(2) 言語與行為 (十二1-28)、(3) 智慧與死亡之路 (十三1至十四27)、(4) 雅威 (Yahweh)和王的智慧 (十四28至十六15)、(5) 智慧與死亡之路 (十六16至十九12)、(6) 在雅威面前的言語與行為 (十九13至廿一1),以及 (7) 惡人與義人 (廿一2至廿二16)。而這七個主題以一個交叉結構 (chiastic structure)的方式來分段。從段落的主題,我們發覺有些箴言是重複出現的,例如:

十1與十五20:智慧之子使父親喜樂;愚昧的人藐視母親。

十六2與廿一2:人一切所行的,在自己眼中看為純潔,惟有耶和華衡量人的內心。

重複句的出現,可能是不同編輯者在不同的時代收錄了同一個箴言;也有可能是編輯者刻意收錄同一個箴言,為了要強調其信息。

  若從文體角度來看第二集,可分為兩個大段落,分別是十1至十五32 (共185節)及十五33至廿二31 (共190節)。在第一大段落,箴言是使用反義平行體,即每一節的第二部份與第一部份有相反的含義或結果。例如十2是有關不義與公義,「不義之財毫無益處;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」。中文聖經並沒有用連接詞將兩部份聯繫起來,然而,英文的NIV譯本卻有「但」(but) 這個連接詞:Ill-gotten treasures have no lasting value, but righteousness delivers from death。而在第二大段則運用同義及引申平行體,例如:

  十六16「得智慧勝過得金子,選聰明強如選銀子。」

  廿二1「美名勝過大財,宏恩強如金銀。」

在去年爾道自建《箴言》一1的靈修中指出,《箴言》是一本格言集,目的是指導讀者怎樣過美好的生活。此外,智慧者在箴言中,嘗試帶出教育、道德和神學的信息。

今天我們思想的十1-5,第一節是智慧的引言和描述智慧之子的孝道,那麼與第2-5節有何關聯呢? 這裏的「財」、「餓」、「窮乏」、「富足」及「儲存」,有共通的地方嗎?第一節的「智慧/愚昧之子」是有關德行,就是美德或惡行,而第五節的「儲存/沉睡」則是生活方式和習慣。從這樣的理解來看,作者帶出一個人生道理,就是義人因著勤勞而致富,而愚昧人的無知和懶惰導致捱餓、窮乏及蒙羞。

思想:

(1) 求主讓我學習慢慢咀嚼和思考箴言,使我得著智慧之心,並將真理實踐在生活中; (2) 試反思個人的生命,我是勤勞的智慧人嗎?我是否仍有地方需要改進?如何改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