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0日 屬靈生命
麥耀光

箴言十七1-14

1一塊乾餅,大家相安; 勝過宴席滿屋,大家相爭。

2明智的僕人必管轄蒙羞的兒子,並在兄弟中同分產業。

3鼎為煉銀,爐為煉金,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。

4行惡的,留心聽惡毒的嘴脣;說謊的,側耳聽邪惡的舌頭。

5譏笑窮乏人的,是蔑視造他的主;幸災樂禍的,難免受罰。

6子孫為老人的冠冕;父母是兒女的榮耀。

7愚頑人說美言並不相宜,君子說謊言也不合宜。

8賄賂在餽贈者的眼中看為玉石,隨處運轉都得順利。

9包容過錯的,尋求友愛;喋喋不休的,離間密友。

10一句責備的話深入聰明人的心,強如打愚昧人一百下。

11惡人只尋求背叛,殘忍的使者必奉差攻擊他。

12寧可遇見失喪小熊的母熊,也不願遇見正行愚昧的愚昧人。

13以惡報善的,禍患必不離他的家。

14紛爭掀起,如同缺口的水;因此,爭端尚未爆發就當制止。

《箴言》第十七章不像第十六章有相對連貫的經文和主題,在28節的經文中出現多個主題,如:家庭生活、社羣生活、判斷行為,以及言語方面的教導等等。至於在使用神的名字方面,共有5次,就是「耶和華」(3、15節)、「主」(4節),及「神」(11節,NIV)。而相對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愚昧人/愚妄人/愚頑人了,共10次,即平均3節就出現1次。在第十七章有個別的經文或觀念是信徒所喜愛的。今天我們一起來思想其中三節的經文。

第3節:「鼎為煉銀,爐為煉金,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」。鼎和爐是提煉金屬的工具,其作用是透過加熱,分別將銀和金的雜質去除,以致金屬更加純正。同樣地,耶和華熬煉人心,以致祂的兒女更加純潔。熬煉是一個過程,但熬煉的目的是有建設性的。那麼上帝會使用怎樣的工具或方法來熬煉祂的兒女呢?神是會因材施教的,祂用不同的方法試驗/考驗/管教祂的兒女。熬煉過程不一定好受,故此希伯來書的作者如此鼓勵:「我兒啊,不可輕看主的管教,被祂責備的時候不可灰心;因為主所愛的,他必管教」(來十二5-6)。這令我們想起約伯,在被神熬煉的課題上,他有第一身的體驗。當他仍在試煉中,困難尚未得到解脫時,他卻說:「然而他知道我所走的路;他試煉我,我就如純金」(伯廿三10)。原來神可以藉困難來鍛鍊信徒,使他們「結出平安」(來十二11)。

第6節:「子孫為老人的冠冕;父母是兒女的榮耀」。這是有關家庭和家族的箴言。智者多次描述在一個理想的家族中,長輩與子孫過著一個和樂的家庭生活。在代與代之間有尊重,從老人到父母到孫子,一方面有屬靈承傳,而另一方面父母感到有榮耀 (十七6),長者感到白髮或年老是一種尊榮 (廿29)。其實第6節出現了三代的描述,英文的NIV譯本如此翻譯:“Children’s children are a crown to the aged, and parents are the pride of their children”。屬靈承傳是需要栽培和保護的,尊榮能否代代相傳,必須由上下兩代致力保存和傳承下去。

第13節:「以惡報善的,禍患必不離他的家」。不論是以惡報善或以怨報德,惡人對別人的惡行之影響將留在他們的家中,使他們承受其惡果。當所羅門說這句箴言時,或許他感受到他父親大衛的惡行對家族帶來的影響。當大衛下令殺害忠心的烏利亞,繼而娶了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之後,先知拿單向大衛宣告神的審判:「現在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」(撒下十二10)。智者提醒讀者,不只不要「以惡報善」,也不應該「以惡報惡」(廿22)。

思想:

(1) 你能正面看試煉嗎?你是否能認同詩人的心態:「神啊,你曾考驗我們,你熬煉我們,如煉銀子一樣」(詩六十六10)?原因為何? (2) 若你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,你是否願意學習聖經的教導:「不要以惡報惡,以辱罵還辱罵,倒要祝福,因為你們正是為此蒙召的,好使你們承受福氣」(彼前三9)?求主加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