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8日 謹慎
麥耀光

箴言十二16-28

16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;通達人卻能忍辱。

17說出真話的,顯明公義;作假見證的,顯出詭詐。

18說話浮躁,猶如刺刀;智慧人的舌頭卻能醫治。

19誠實的嘴脣永遠堅立;說謊的舌頭只存片時。

20圖謀惡事的,心存詭詐;勸人和睦的,便得喜樂。

21義人不遭災害;惡人滿受禍患。

22說謊的嘴脣,為耶和華所憎惡;行事誠實,為祂所喜悅。

23通達人隱藏知識;愚昧人的心彰顯愚昧。

24殷勤人的手必掌權;懶惰的人必服苦役。

25人心憂慮,就必沉重;一句良言,使心歡樂。

26義人引導他的鄰舍;惡人的道叫人迷失。

27懶惰的人不烤獵物;殷勤的人卻得寶貴的財物。

28在公義的路上有生命;在其道上並無死亡。

  《箴言》十二章16-28節這13節經文,它們的中心點是22節的耶和華所憎惡和喜悅之事,因為神是在監察 (The LORD detests, NIV)人的心思意念的。這段落有一個重要主題,就是謹慎。智者勸勉讀者要在三方面保持謹慎,就是慎言、慎思和慎行。第一方面是慎言,在16-19節的教導,是有關言語。言語反映出人的個性,有人直話直說;有人深藏不露;也有人是深思熟慮的。「有人說話不慎」(18節,新譯本),如同用刀傷害別人;而愚妄人因著缺乏耐性和不成熟,衝口而出一些不恰當帶有情緒的話;更有人滿口謊言,講出虛假和錯誤的話來瞞騙人。所羅門之子羅波安,因不懂得「用好話回覆」百姓 (王上十二7),導致國家一分為二。而智慧和通達人,卻知道要慎言,約束自己的舌頭,在合適的時間、合適的場合,講合宜的話。我們要慎言!

智者在第20-23節提醒讀者要慎思。惡人的口「顯出詭詐」(17節),並且他們「心存詭詐」(20節) 來圖謀惡事。英文NIV譯本這樣說:Deceit is in the hearts of those who plot evil,意思是「詭詐是在那些策劃邪惡的人的心中」。即是說,邪惡的人內心有詭詐,而策劃詭詐的人,他們是邪惡者。這正正反映出挪亞時代的人之景況,他們「終日心裏所想的盡都是惡事」(創六5)。難怪有人說,你所訂定的計劃,也在塑造你 (The plan you shape, shape you)。我們要慎思!

智者第三方面要讀者警醒的是慎重行事。第24-27節提到殷勤人和懶惰人,以及義人和惡人,重點是在他們手上的工作。這幾節的關係很獨特。24和27兩節有交叉結構,分別描述到殷勤人和懶惰人;在25節則描述言語與情緒。而最特別的地方是學者們對25節的翻譯有截然不同的解讀,和修本譯為「義人引導他的鄰舍」;呂振中譯本譯為「義人轉離了壞事」;NIV則翻譯為:The righteous choose their friends carefully。這三本譯本將同一個字分別翻譯為鄰舍、壞事,和朋友。但是,三本譯本的翻譯卻有一個共通的地方,都是同樣帶有行動表現的:「引導」、「轉離」或「選擇」(choose, NIV)。學者指出,義人在行動前,首先要審慎偵察事情的原委,並要作出道德判斷,然後纔有行動。我們要慎重行事!

  智者在結束時使用了引申同義句:「在公義的路上有生命;在其道上並無死亡」(28節)。義人的口、心及手為耶和華所喜悅,這裏所說的口、心及手,就是指慎言、慎思和慎重行事。經文指出這些人走在公義的路上,是一條通往生命之道,那裏沒有死亡。

思想:

(1) 試檢討自己在言語、心思和行為上,是否有什麼需要改善的? (2) 試反思自己是否正行在公義的路上,求主光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