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2日 生命的終點
麥耀光

箴言十四12-23

12有一條路,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

13人在喜笑中,心也會憂愁;快樂的終點就是愁苦。

14心中背道的,必滿嘗其果;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到回報。

15無知的人甚麼話都信;通達人謹慎自己的腳步。

16智慧人有所懼怕,就遠離惡事;愚昧人卻狂傲自恃。

17輕易發怒的,行事愚昧;擅長詭計的,被人恨惡。

18愚蒙人承受愚昧為產業;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。

19壞人在善人面前俯伏;惡人在義人門口也是如此。

20窮乏人,連鄰舍也恨他;有錢人,愛他的人眾多。

21藐視鄰舍的,這人有罪;施恩給困苦人的,這人有福。

22謀惡的,豈非走入迷途?謀善的,有慈愛和誠實。

23任何勤勞總有收穫;僅耍嘴皮必致窮乏。

  昨天我們看到有關家的建立或拆毀,今天繼續思想這觀念,重點卻是生命。十四章11節談及倒塌和興旺,而接續的12節帶出了終極的結果 (the end, NIV):「有一條路,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」。其實,從8-14節,有三個相互關連的詞,就是「人」、「心」(10, 13, 14節),以及「路/道」(way,12、14節)。這裏將兩類人的生命作出比較,如「正直」的人(9, 11節)和惡人。這些惡人的心充滿詭計 (17節)和謀惡 (22節)的意念。可悲的是,他們「走入迷途」(22節)仍不自覺,他們的光景就如十二15所說的:「愚妄人所行的,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」。這樣難怪當愚昧人作了錯誤的選擇,走上以為正的道時,卻是踏上了「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」(12節)。這就好像是舊約的掃羅,因背道而飽受所導致的惡果 (14節)。智者為愚妄人提出一條出路,可以「使人離開死亡的圈套」(27節)這終點,就是:人若敬畏耶和華,就會因此而獲得生命的泉源。新約的掃羅 (即是保羅)見證說: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,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…冠冕為我存留…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」(提後四7-8)。在此,智者勸勉人要謹慎的選擇道路。

從第十章開始,箴言的基本單元只有一節經文,而每一節有上下半部的平行句。當中大部份是反義平行句。而今天的經文,出現以兩節為一個單元的信息,十四章20-21節描述:「20 窮人連鄰舍也厭惡他;財主卻有很多人愛他。21 藐視鄰舍的,是為有罪;恩待貧窮人的,是為有福。」(新譯本)

智者為讀者提供多角度來觀察一件事情。的確第20節是人生的寫照,貧者常被人忽略,而有錢人就結交不少酒肉朋友。雖然單單只看第20節,似乎財富比貧窮好,但21節卻把兩節平衡過來。在道德上,人不應看不起貧窮的鄰舍,不單如此,在信仰上,藐視人是一種罪!第31節進一步說:「欺壓貧寒人的,是蔑視造他的主」。從積極的角度來看,恩待困苦人「是尊敬上帝」(呂振中譯本),這是蒙神賜福的。貧窮人和有錢人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尊嚴,因為「世上有財主,也有窮人,兩者都是耶和華所造的」(廿二2,新譯本)。

思想:

(1) 不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,在信仰上,你為自己及子女,放多少心思在終點呢? (2) 耶穌說:「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,要向他們行善」(可十四7),反思我在慈惠事上應有甚麼態度和行動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