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8日 生命與價值
麥耀光

箴言十六12-22

12作惡,為王所憎惡,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。

13公義的嘴脣,王喜悅,說正直話的,他喜愛。

14王的震怒是死亡的使者,但智慧人能平息王怒。

15王臉上的光使人有生命,他的恩惠好像雲帶來的春雨。

16得智慧勝過得金子,選聰明強如選銀子。

17正直人的道遠離惡事,謹守己路的,保全性命。

18驕傲在敗壞以先,內心高傲在跌倒之前。

19心裏謙卑與困苦人來往,強如與驕傲人同分戰利品。

20留心訓言的,必得福樂;倚靠耶和華的,這人有福。

21心中有智慧的,必稱為聰明人;嘴脣的甜言,增長人的學問。

22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;愚妄人必受愚妄的懲戒。

第十六章10-15節的經文,除了第11節之外,連續出現「王」這個字5次。有文獻指出,近東的人民以王代表神明。在這段經文,王同樣分享到神的作為或屬性,如「審判」、「憎惡」、「喜愛」,以及生與死。另外,公道/公義在幾節的經文中出現了3次。智者清楚指出「國位是靠公義堅立」(12節)。當王秉行公義和藉敬虔來領導時,國就能堅立。此外,王的情緒和生殺好像緊緊的連在一起,第14和15節就說明王的怒氣和「顏悅」 (呂振中譯本) 將影響國家與人民的命運。這兩節是一個對比,首先第14節描述王的震怒為死亡的使者。第15節描述:「王臉上的光使人有生命,他的恩惠好像雲帶來的春雨」,這是運用了比喻的寫法。有學者認為,上半節的光是指太陽;而王的臉光就好比太陽,是比喻君王的恩澤,意思是君王公義的治理,以及他對人民的恩澤,像太陽一樣帶給人民幸福的生活。15節下半節則描述王的恩典好像是春雲帶來的時雨。或許智者深信有公義的君王,他的治國和善行將帶給人民許多好處。

在這一章,「強如」及「勝過」出現了5次 (8、16、19及32節)。這些平行句有比較的含義,並且帶出事物間在價值上有輕重之分。昨天有一處經文是比較錢財和公義 (十六8「少獲利,行事公義,強如多獲利,行事不義」);而今天第16節的對比是錢財與智慧。這一節是同義平行句,上下半節是對應的,智慧對聰明,以及金子與銀子。究竟得智慧如何勝過得金子呢?選擇聰明又怎樣強如選擇銀子呢?在生活中,也不是每一位有智慧又敬虔的人都會有錢的,而在《箴言》中,有時愚昧人也可以很富有。生命內涵素質如何與物質所擁有的多少來做比較呢?智者是讓讀者思考生命特質比金錢更為重要。這是價值的取向。

十六章的18和19兩節可為一單元,共同處理「驕傲」的主題。「驕傲」在這兩節連同第5節一共出現4次之多。有譯本使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語:「狂傲」、「高傲」和「驕傲」(呂振中譯本) 來描述這些自以為是的人。智者更指出這些驕傲的人他們將會跌倒,他們將會遇到嚴重的問題;因著他們自視過高,不聽忠言或客觀的批評,將遭到滅亡或衰敗的結果。此外,高傲者的人際關係甚差,他們與自己 (「得罪我的,害了自己的生命」,八36)、與他人 (「驕傲挑啟紛爭」,十三10),及與神 (「凡心裏驕傲的,為耶和華所憎惡」,十六5) 都無法建立關係。

思想:

(1) 有人說「驕傲的人是與神為敵」,你如何瞭解這句話? (2) 基督徒不一定要在美德和物質之間二選其一,但智慧者的人生是懂得設下優先次序。你如何訂立你的人生優先次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