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3日 心靈
麥耀光

箴言十八13-24

13未聽完就回話的,就是他的愚昧和羞辱。

14人的心靈忍耐疾病;心靈憂傷,誰能承當呢?

15聰明人的心得知識;智慧人的耳求知識。

16人的禮物為他開路,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。

17先訴情由的,似乎有理;另一人來到,就察出實情。

18掣籤能止息紛爭,也能化解雙方激烈的爭辯。

19被冒犯的弟兄強如難以攻下的堅城;紛爭如同城堡的門閂。

20人的肚腹必因口所結的果實飽足;他必因嘴脣所出的感到滿足。

21生死在舌頭的掌握之下,喜愛弄舌的,必吃它所結的果實。

22得著妻子的,得著好處,他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。

23窮乏人說哀求的話;有錢人卻用威嚇的話回答。

24朋友太多的人,必受損害;但有一知己比兄弟更親密。

今天的靈修,我們會集中思想4節經文。第14節:「人的心靈忍耐疾病;心靈憂傷,誰能承當呢?」人的「心靈」這主題在十五13及十七22已出現過。這一節將人的健康和心靈連在一起來討論,我們在第15日的靈修也曾思考過這樣的主題。這裏所說的「心靈」,希伯來文是 “ruah” 可翻成為「氣」、「風」或「靈」,而人身體的健康在乎人的心靈。十五13與十七22的經文對比心靈和情緒的正負兩面的狀況,可是,在今天的經文十八14卻只針對負面不同程度的影響。智者指出健康的心靈可以承受或「支持疾病」(呂振中譯本),繼而反問「心靈憂傷,誰能承當呢?」其實問題本身早已提供了答案,就是要堅固「心靈」。

第17節:「先訴情由的,似乎有理;另一人來到,就察出實情」。雖然第16至18節看似沒有關係,但學者認為這三節是與判斷事情有關的。負責審議的人,不論申訴人的情由有多合理,不宜只聽了單方面的申訴後就作出決定;換言之,不應只聽片面之詞,也不要太快下判斷。正因為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有兩面的觀點,故此必須由「對方的質問」(現修本)(“cross-examine”, NIV)來梳理事情。其實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無形中實踐了西方一句諺語:「讓另一方的看法可以被聽到」(“Let the other side be heard too”) 來作出審慎和平衡的決定。

第20-21節:「人的肚腹必因口所結的果實飽足;他必因嘴脣所出的感到滿足。生死在舌頭的掌握之下,喜愛弄舌的,必吃它所結的果實」。在此,我們看出「果實」是連繫兩節的關鍵詞。而這裏的果實並不是指水果,而是指話語帶來的影響。此外,我們發現口、脣和舌在兩節經文中出現了4次之多。「喜愛弄舌的」人,將會自食其果。話語所結的果實斷定個人的福祉,甚至是生死。當話語是正面時,將帶來福份;可是,若言語是負面的話,將得到惡性的結果。智者形容這生與死是在人的「掌握之下」,是人可以控制的 (指言語)。智者在此已是第三次指出「口所結的果實」(十二14;十三2)了,可見其重要性。智者清楚指出了人會因他話語所撒下的種子而獲得收成,是生與死之間的收成。

思想:

(1) 我怎樣堅固我的心靈? (2) 我的生命在撒甚麼的種子呢?反思這一節經文:「順著聖靈撒種的,必從聖靈收永生」(加六8)。對我有何提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