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4日 現實
麥耀光

箴言十九1-14

1行為純正的窮乏人勝過嘴脣歪曲的愚昧人。

2熱心而無見識,實為不善;腳步急快的,易入歧途。

3人因愚昧自毀前途,他的心卻埋怨耶和華。

4財富使朋友增多;貧寒人連僅有的朋友也離棄他。

5作假見證的,難免受罰;口吐謊言的,不能逃脫。

6有權貴的,許多人求他賞臉;愛送禮的,人都作他的朋友。

7窮乏人連兄弟都恨他,何況朋友,更是遠離他!他用言語追隨,他們卻不在。

8得著智慧的,愛惜生命;持守聰明的,尋得好處。

9作假見證的,難免受罰;吐謊言的,必定滅亡。

10愚昧人奢華度日並不相宜,僕人管轄王子,也不應該。

11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,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。

12王的憤怒好像獅子吼叫;他的恩惠卻如草上的甘露。

13愚昧的兒子是父親的禍患,妻子的爭吵如雨連連滴漏。

14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;惟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。

在第十九章全章的29節經文中,包含了多個重複的主題,例如耶和華 (3、14、17、21、23節)、見證 (5、9、28節)、懶惰 (15、24節)和管教 (18、20節)等等。而十九4-9的經文中,有兩組重要的主題,就是見證以及財富/貧窮與朋友。在介紹第二集時,我們曾經提及過:在375句箴言中,曾經重複出現了相同的經文;而十九章5和9節這兩節經文就幾乎完全一樣。

十九5:「作假見證的,難免受罰;口吐謊言的,不能逃脫。」

十九9:「作假見證的,難免受罰;吐謊言的,必定滅亡。」

或許作假見證的事件太嚴重了,故此智者藉重複描述來喚醒讀者的注意。作假見證是一個害人害己的舉動,《箴言》多處提及假見證 (六19;十二17;十四5、25)。作假見證在神眼中是看為惡的事,因為是歪曲事實、無中生有,並且會陷害他人。這令人想起拿伯的故事 (王上廿一章),拿伯為了保存家業而不願意出售葡萄園。耶洗別找了一些無賴來誣告拿伯,並將他打死和霸佔了他的葡萄園。作假見證是害己,因為犯此罪行將會受到嚴重的懲罰:「若有人懷惡意,起來作證,控告他人犯法…你就把惡從你中間除掉。其他的人聽見就害怕,不敢在你中間再行這樣的惡事了」 (申十九16-21)。

第7節:「窮乏人連兄弟都恨他,何況朋友,更是遠離他!他用言語追隨,他們卻不在」。「朋友」這主題(4、6、7節)同樣出現在十九章4-9節的段落中。第7節是第二集中唯一一次不是用兩節的平行句 (即上下兩句),而是用了三節。這三節道出了一個現實的狀況,就是富有和權貴人家有很多朋友,但可能只是酒肉朋友而已;而貧寒人的遭遇很可憐,不單只朋友會遠離他們,甚至親人也不想跟他們來往。這令人慨嘆,友誼竟然會這樣的脆弱,難怪西方有一句歌詞這樣描述:「當你落難時,沒有人認識你!」(“Nobody knows you when you’re down and out”)。窮乏人或許沒有以金錢掛帥的朋友,卻可以找到耶穌為知心友。耶穌在平原寶訓這樣說:「貧窮的人有福了!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」(路六20)。

思想:

(1) 不論你的財富有多少,都可以「在信心上富足」(雅二5)。你如何經歷這種富足? (2) 「學生不高過老師,僕人不高過主人」(太十24),耶穌曾被人用假見證誣告,祂的跟隨者也不能倖免,你又會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誣告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