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7日 非自然的自然
叶应霖

经文:可四26~29

26 耶稣又说:「上帝的国如同人把种子撒在地上,27 黑夜睡觉,白日起来,这种子就发芽生长,那人却不知道如何会这样。28 土地自然而然地出产五谷,先发苗,后长穗,然后穗上结成饱满的谷子。29 五谷熟了,就用镰刀去割,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。」

这是一个只见于马可福音的比喻。比喻的内容与前面撒种的比喻看似相似,但主题其实很不一样。比喻有两点是很突出的,第一是农夫(那人)相对的被动角色。农夫除了撒种之外,似乎只需睡觉,其他什么都不用做。他不需施肥,不需耕作。与此成强烈对比的是第二点:土地一定会出产五谷,一定会有收成的时候。将两者连结的关键是种子「自然而然」的生长。「自然而然」(原文是 αὐτόματος),大部份的英文圣经译本的翻译(by itself),与「自动」(automatic)这个英文单字的意思相近,不用外力去推动就可以自然地运行的意思。

初期教会的信徒虽然可以藉比喻去投入想象的世界,接触及经验上帝的国。但他们着实没有太多「历史数据」,去支援他们托住耶稣这种「上帝的国」。其中一个心理压力可能是这样:若我们不做这个不做那个,「上帝的国」会否就不再发展?这种无形的压力,一方面假设了人在传承福音的事工上有着无比重要的角色,这不是错的(参罗十14~15)。然而另一方面,这却有可能忽视了神的道本身的威力。换句话说,「种子」是「撒种的人」的一个「他者」(an another),不受「撒种的人」所控,不被「撒种的人」所限。在信徒委身竭力传福音以外,耶稣向我们保证,上帝的国必定会扩展。你们不明白其所以然,但你们可以放心。

我们是信耶稣,我们不是耶稣。福音是一个奥秘,超越你我所能理解。这种「自然」,其实一点也不「自然」。背后推动的,就是上帝自己。就如第一世纪的信徒,面对着种种的困境,依然能传承上帝的国,今天的我们,无论面对多少的困境,我们都可以放心。上帝的国是打不死的。

「我又观看,看见有一片白云,云上坐着一位好像是人子的,头上戴着金冠冕,手里拿着锋利的镰刀。另有一位天使从圣所出来,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:『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吧,因为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,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。』于是那坐在云上的把镰刀向地上挥去,地上的庄稼就收割了。」(启十四14~16

思想:

  1. 福音的种子是大有威力的,你曾这样经验吗?若有,这是怎样经验的呢?

  2. 我们或者都不明白上帝的国怎能继续在这世代传扬,但福音的种子既是这样大有威力,你可有想起三位亲戚或朋友,你可以于未来一星期,向他们提起耶稣的名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