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4日 耶和華的眼目
麥耀光

箴言十五1-10

1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粗暴,觸動怒氣。

2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;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。

3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,惡人善人,祂都鑒察。

4溫良的舌是生命樹;邪惡的舌使人心碎。

5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;領受責備,使人精明。

6義人家中多有財富;惡人獲利反受擾害。

7智慧人的嘴傳揚知識;愚昧人的心並非如此。

8惡人獻祭,為耶和華所憎惡;正直人祈禱,為祂所喜悅。

9惡人的道路,為耶和華所憎惡;追求公義的,為祂所喜愛。

10背棄正路的,必受嚴刑;恨惡責備的,必致死亡。

讀者或許發覺在今天的經文中,「耶和華」的名字出現多次。在這第二集,即第十章1節至廿二章16節,共有375句個別的箴言,而其中55句是「耶和華箴言」。在《箴言》第十五和十六這兩章中出現「耶和華」的名字最多,共18句,即總數的三分之一。因此,有學者稱《箴言》的中間部份,即十五和十六章是整卷書的神學核心。智者除了指出耶和華神所憎惡和喜悅的事情外,更談及神的屬性。

「言語」是《箴言》一個重要又多次重複的主題。十五章的1-2節顯示出這兩節在主題上是有連繫的:「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言語粗暴,觸動怒氣。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;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」。「舌」和「口」是說話的工具,而「回答」和「言語」是說話的態度和互動。在溝通的課題上,智者指出,舌頭所出的話會帶來正面或負面的效果,甚或嚴重的後果。聽者的情緒被安撫或激動,是在乎講者的「回答」或「言語」的內容。從第1-4節的結構來看,人的話可以使人心碎,也可以使人獲得「生命樹」的祝福。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是因為「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」(3節)。有聖經學者指出,這裏彰顯神無處不在及無所不知的屬性。人口中的話,是被神鑒察的。當亞倫和米利暗公開批評摩西的時候,「耶和華聽見了」(民十二2),神介入並向他們說:「你們為何批評我的僕人摩西而不懼怕呢?」(民十二8)

《箴言》十五章8-9節則與耶和華喜惡的主題相關:「惡人獻祭,為耶和華所憎惡;正直人祈禱,為他所喜悅。惡人的道路,為耶和華所憎惡;追求公義的,為他所喜愛。」這兩句的結構十分清晰,惡人的獻祭和道路「為耶和華所憎惡」,而正直人的祈禱和公義生命是祂所喜愛的。這兩節出現了敬拜中的活動,分別是獻祭和祈禱。神會否接納人的祭和禱告,是在乎那人的生命如何。神是看人的「心」(7、11節),並不是外在宗教外表。當人的心及生活行為不對及不正時,上帝看為惡。因此,這裏並不是祭品的議題,而是獻祭者本身,他們參與宗教活動時,卻是假冒為善 (參賽一5-17)。這些虛有其表的人,渾然不知耶和華全然厭惡與他們相交。神的眼目關注人心存正直,敬拜者的公義品格是神所看重的。

思想:

(1) 倘若聖靈光照你的內心,向你顯出你曾在言語上有過失冒犯人的地方,求主寬恕,以及反思如何謹守自己的舌頭; (2) 檢視最近的崇拜,是否「以靈以真理」(約四23,新漢語)來敬拜神?